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

5)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答案】A C F H C

【解析】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量筒;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5A、不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A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结束后,要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故B错误;
C、不用试剂时,要及时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好,故C正确;
D、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横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密切。

1)据报道,由于近期气温骤降,某地民工在不通风的工棚中烧木碳烤火,发生了中毒事故。你认为使他们中毒的物质最有可能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学习化学,方法千万条,写好方程式第一条:掌握不牢固,考试两行泪”.请写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了解到木屑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元素的物质,易燃,为了进一步了解的组成,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木屑由哪些元素组成?

[做出猜想]木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设计实验]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浓硫酸可吸水,碱石灰吸收CO2H2O

1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观察到_____;说明木屑中含有碳元素。

3)实验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木屑中含有氢元素,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

[拓展实验]彤彤认为对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就可以检验木屑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她的改进方案是_____。将实验装置改进后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说明木屑中含有氢元素。

[分析计算]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木屑的质量为14.1g,其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生成水的质量为9.9g,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木屑中_____(填含有不含)氧元素。如果含有氧元素,那么木屑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 主要成分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中大量存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一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共享单车轮胎材料含甲苯二异氰酸酯,化学式为C9H6N2O2,它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 素组成,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7g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mol,lmol 甲苯二异氰酸酯分子约含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氧原子。

③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洪涝地区的灾民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 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装置的组合为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填仪器名称)。

4)向B装置的仪器①中加水,使其下端浸入液面以下,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仪器①加水,发现仪器①中的液面不下降,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无法确定);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难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研究

(回顾历史)1774 年,某科学家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 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上文中这位科学家是_____

A 诺贝尔 B 居里夫人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2)如图 1 的微粒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 正确的图示_____

(原有实验)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反 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_____.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3)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 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 器为蒸馏水瓶)按图 3 所示进行连接。

4)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 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 皮塞。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 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 O2 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 4 所示

(数据分析)

6)压强曲线 A 点表示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

AA点对应的氧气的浓度开始下降

BA点以后蒸馏水瓶内气体含量下降

CA点以后蒸馏水瓶内的温度开始上升

7)压强曲线 CD 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

A红磷燃烧完后,装置处于冷却状态

B红磷进入缓慢氧化状态

C蒸馏水瓶内的气体继续减少

8)压强曲线 EF 段略低于 OA 段是因为_____

A蒸馏水瓶中的气体比原来少了

B烧杯内液面与蒸馏水瓶中的液面不相平

C蒸馏水瓶中的气体没有冷却至室温

9)(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

10)(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 5 等份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微粒ABCDE中化学性质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微粒E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_周期,微粒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H3+O2X(气体)+H2O可以发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X中的元素不参与化合价的升降

B.X若为单质,应为N2

C.XNO时,反应中NH3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

D.气体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物质世界中最庞大的家庭。

1)下列碳的化合物中,汽水含有较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一氧化碳 B碳酸 C甲烷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____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4)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①步骤1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原料可循环使用 B有效利用太阳能 C可全天候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