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百炼成钢C.热胀冷缩D.铁杵成针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热胀冷缩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空气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1)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后出现的现象为: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2)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质量为ag,然后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若将装置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做该实验能否看到相同的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frac{1}{5}$.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拓展】将反应后的装置放到天平上称量,称得的质量ag.(填“=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①两个钙离子2Ca2+;②4个甲烷分子4CH4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单质是O3;俗称生石灰的金属氧化物CaO;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C2H5O;常见的易溶性的碱NaOH;常见的强酸HCl;最常见的溶剂H2O.
②碳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CO2,可用作燃料的物质是CO.
③可做还原剂,用来冶炼金属的三种物质C、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为了预防碘缺乏疾病,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食盐中加碘,这里的“碘”应理解为(  )
A.元素B.分子C.单质D.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最大的储水库,其中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填化学符号);
(2)如果想知道海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加入肥皂水来检验;
(3)在实验室里要将少量海水净化成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蒸馏;
(4)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从组成分类来看,KNO3不属于(  )
A.化合物B.氧化物C.硝酸盐D.钾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当温度为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如图乙所示,20℃时,往蒸馏水中慢慢加入硝酸铵固体,结果发现试管内的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则X应该是A、B、C三种物质中的A.
(3)t1℃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C物质、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