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H2→H2CO3 B.Fe3O4→Fe C.KMnO4→K2MnO4 D.CO2→CaCO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 g和94.4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操作示意图如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___。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其他反应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__________。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通过_________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⑵黎明同学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请你帮他继续设计:小卵石、活性炭两种材料的位置(写出对应位置①②所需材料的名称),以获得更好的净水效果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⑶江浩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3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_______________, 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⑷如图4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实验过程中,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用化学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⑸为了节约用水,小刚决定从家中的生活用水入手,请你帮他想一条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 C. 设计实验 D. 反思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