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后仍有固体碳酸钠,而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后没有固体剩余.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和E装置的作用进行考虑;
(5)根据反应前装置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测定结果,再进行分析;
(6)根据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考虑;
【拓展研究】根据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而质量结合方程式分析.
解答 解:(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如果有氨气生成,则氨气进入酚酞试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由结论可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也除去了氨气;E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如果没有E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结果偏大;
(5)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6)先通入D是将水、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C质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气的质量,装置E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C装置;
【拓展研究】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9.24g,氨气0.17g,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79 17 44
x 0.17g y
$\frac{79}{x}=\frac{17}{0.17g}=\frac{44}{y}$
解得:x=0.79g y=0.44g
所以碳酸氢钠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9.24g-0.44g=8.8g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168 44
z 8.8g
$\frac{168}{z}=\frac{44}{8.8g}$
z=33.6g
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g:0.79g=3360:79
故答案为:
(1)Ca(OH)2+CO2=CaCO3↓+H2O;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有;
(4)除去水蒸气和氨气;偏大;
(5)除去空气中的CO2;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DCE;
【拓展探究】3360:79.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知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在验证氨气时要把水除掉,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把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排到C装置时要注意空气中二氧化碳,必须先除去,才能再排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是物理变化 | B. | 是化学变化 | ||
C. | 酶起催化作用 | D. | 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向CaCl2溶液中溶入CO2气体,会产生白色沉淀 | |
B. |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 |
C. | 向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蓝色 | |
D. | 向Na2CO3、K2SO4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MnO2和C粉末 | 检验MnO2 | 分别滴加双氧水 |
B | 硬水和软水 | 鉴别 |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C | 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 | 除去Fe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 | 除去NaCl | 溶解、过滤、蒸发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