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图示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点燃酒精灯.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如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和氨气.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可能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从开始加热前至加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必须持续向装置A中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在停止加热后,还要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的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0:79.(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分析 (1)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2)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后仍有固体碳酸钠,而碳酸氢铵完全分解后没有固体剩余.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和E装置的作用进行考虑;
(5)根据反应前装置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测定结果,再进行分析;
(6)根据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考虑;
【拓展研究】根据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而质量结合方程式分析.

解答 解:(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如果有氨气生成,则氨气进入酚酞试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由结论可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也除去了氨气;E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如果没有E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造成二氧化碳增多,结果偏大;
(5)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
(6)先通入D是将水、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C质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气的质量,装置E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C装置;
【拓展研究】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9.24g,氨气0.17g,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79         17        44
x         0.17g       y
$\frac{79}{x}=\frac{17}{0.17g}=\frac{44}{y}$
解得:x=0.79g  y=0.44g
所以碳酸氢钠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为9.24g-0.44g=8.8g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168                44
   z                 8.8g
$\frac{168}{z}=\frac{44}{8.8g}$
z=33.6g
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g:0.79g=3360:79
故答案为:
(1)Ca(OH)2+CO2=CaCO3↓+H2O;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有;
(4)除去水蒸气和氨气;偏大;
(5)除去空气中的CO2;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DCE;
【拓展探究】3360:79.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知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在验证氨气时要把水除掉,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把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排到C装置时要注意空气中二氧化碳,必须先除去,才能再排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该过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物理变化B.是化学变化
C.酶起催化作用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请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氢化镁(MgH2)固体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向CaCl2溶液中溶入CO2气体,会产生白色沉淀
B.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C.向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蓝色
D.向Na2CO3、K2SO4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小华的爸爸发现自己种植的棉花叶面发红、发黄,且植株比别人种植的棉花明显矮小,解决上述情况你认为应施用氮肥.
(2)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新型即热型饭盒是利用一种氧化物与水反应达到即热目的,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4)铝制容器不能盛放烧碱溶液,因为铝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物质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MnO2和C粉末检验MnO2分别滴加双氧水
B硬水和软水鉴别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CCu粉中含有少量Fe粉除去Fe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固体KNO3中含少量NaCl除去NaCl溶解、过滤、蒸发
(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1)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钯)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frac{\underline{\;催化剂\;}}{\;}$4CO2+N2
(2)上述反应中氧气的来源是空气.
(3)图中属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是NO、CO、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干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了探究金属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用实验二证明Zn>H>Cu>Ag,则溶液A和溶液B分别是硝酸银、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