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a 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1)欲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须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2)欲求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须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fra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即可.

解答 解: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cg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0
x       y     bg
$\frac{106}{x}$=$\frac{111}{y}$=$\frac{100}{bg}$
解之得:x=$\frac{106b}{100}$g,y=$\frac{111b}{100}$g
所以,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frac{106b}{100}g}{ag}$×100%=$\frac{106b}{a}$%
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frac{111b}{100}g}{cg}$×100%=$\frac{111b}{c}$%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106b}{a}$%
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11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学生需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正确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写或由化学式写物质名称:
2个碳原子2C5个水分子5H2O
-2价硫元素$\stackrel{-2}{S}$硫酸根离子SO42-食盐(氯化钠)NaCl
四氯化碳CCl4;3个铝离子3Al3+.AgCl氯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猜想四,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滴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D.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H+、Ca2+、OH-、CO32-B.Na+、NH4+、NO3-、OH-
C.Fe3+、Na+、Cl-、NO3-D.K+、Ba2+、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以做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小卓同学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①把适量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置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②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Ⅰ、Ⅱ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
编号
容器I针筒I容器Ⅱ针筒Ⅱ红墨水
液面位置
a10mL
NaCl10mL
保持
左高右低
b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L浓氢氧化钠溶液
c1g锌15mL盐酸1g镁15mL盐酸
(1)实验a中,容器Ⅰ内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针筒Ⅰ、Ⅱ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是容器Ⅱ (填“Ⅰ”或“Ⅱ”).红墨水液面位置变化情况是先是左高右低,最终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反应结束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后,两边的红墨水保持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