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食物霉变 B.海水晒盐、糯米酿酒
C.铁锅生锈、光合作用 D.电灯发光、酒精挥发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里既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气,也可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
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3)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4)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用 法,你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 。
(5)如图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 __(从A——E中选择),理由是( )
①常温下能发生反应, ②反应条件是加热,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密度比空气大,⑤难溶于水,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 ______(用c、d、e、f等字母表示)。
(5)小婷同学取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她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加热后红色不褪。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____.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下列各物质(或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操作不正确的( )
A.铜(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硝酸溶液(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盐酸
D.硝酸铜溶液(硝酸银)——加入过量的铜,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右图所示,图中的A、B、C、D、E分别为稀盐酸、石灰水、氧化铜、二氧化碳、苏打溶液中的一种。图中的短线相连的物质均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已知E、C反应有气泡出现。于是有:
(1)D物质的化学式为 ▲ ;
(2)物质B、E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取适量的C物质于试管中,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和未知溶液后,能出现白色沉淀,利用这个原理能鉴别C物质的阴离子。该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粗盐溶解于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