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①根据氩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进行分析;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③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④根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⑤根据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⑥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氩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所以氩气可以表示为Ar;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2N${{O}_{3}}^{-}$;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五个铝离子表示为5Al3+;
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⑤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
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表示为Cl2.
故答案为:①Ar;
②2N${{O}_{3}}^{-}$;
③5Al3+;
④CO2;
⑤KClO3;
⑥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H2 | HCl | 通过饱和的Na2CO3溶液 |
B | KNO3 | NaCl | 蒸发结晶 |
C | NaCl | Na2CO3 | 加稍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
D | KCl | K2SO4 | 加稍过量Ba(NO3)2,蒸发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6.9g | |
B. | 碘元素与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I2 | |
C. | 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
D. | 碘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路径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反应物角度 | 取少量氢氧化镍(新制)悬浊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硫酸,振荡 | ①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 | 氢氧化镍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Ni(OH)2+H2SO4=NiSO4+2H2O |
生成物角度 | ②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或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 | ③产生蓝绿色沉淀(或产生浅绿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②④⑥⑤ | B. | ③①②④⑥⑤ | C. | ①③②④⑤⑥ | D. | ③①②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 加入足量的铜粉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活性炭 |
D | 鉴别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 | 加入稀盐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