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氧气(或空气)、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2)① 酸不同 ② Fe+CuSO4 Fe SO4+Cu
(3) Cu、Fe、Zn(或铜、铁、锌) ACD
【解析】
试题(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那么使用的酸要相同;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把铜置换出来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3)该实验要回收金属,那么就是要回收Cu、Fe、Zn;加过量的甲能把铁完全置换出来,即A中含有铁元素;加乙得到的是单质铜,那么滤液中含有铁和锌;滤液B蒸发后得到硫酸锌,那么D中含有铁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_______时开始收集;若用E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若用 F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
(3)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对装置 A 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若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C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 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g。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3)P点对应的乙物质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_______物质相似。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晒盐可制得粗盐,粗盐除氯化钠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定的一套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溶性钡盐有剧毒,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
(1)步骤①中溶解粗盐时所加水的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精盐的产率_____ (填“偏高”或“偏低”)。
(2)下列试剂X符合要求的是_____(选填字母)。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E 氢氧化钾溶液
(3)某同学为了证明滤液C是否有盐酸剩余,设计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取样,加入铜,若无现象,说明盐酸没有剩余
B 取样,测溶液pH,若pH<7,说明有盐酸剩余
C 取样,加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盐酸剩余
D 取样,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盐酸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C到D液体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2℃时,将2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g
D. 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C. 只有一种单质参与该反应
D. 共有两种元素参与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业废水含有大量FeSO4,少量Ag+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回收Ag和FeSO47H2O晶体。
(1)FeSO4中S的化合价为_____,2个银原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
(2)步骤①中,经过滤得到污泥和溶液1.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
(4)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理由是_____。
(6)溶液2和溶液3合并的目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花同学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①小花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
②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
③小强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压强传感器实时地传回集气瓶内压强一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1和P2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
C P1=0.79P0,P2=P0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多
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