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雾霾天气与健康的问题,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霾有害健康

分析 (1)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2)霾的实质是较大固体颗粒,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

解答 解:A、霾是较大的粉尘颗粒,是一种固体的物质;而不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故A错误;
B、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故B正确;
C、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属于固体颗粒,故C错;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所以雾对人体健康不影响,但霾有害健康;故D错.
故选B.

点评 深入理解雾与霾的形成和实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化学变化
D.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知道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吗?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成黑色,因此,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
【收集资料】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实验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你会选择哪一个?小强;为什么?小明的实验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无法判断蔗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小刘的实验:Fe+CuSO4═FeSO4+Cu;
小李的实验:2HCl+Na2CO3═2NaCl+H2O+CO2↑.
(3)【结论与解释】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小刘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小李的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4)【反思与评价】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组成元素相同,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B.性质:CO2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从分液漏斗向下加水,一段时间后,形成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若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b端(选填“a”或“b”)
(3)用装置B除去CO2中HCl气体应加入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4)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5)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针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乙分别设计了如图A、B所示实验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他们在药品混合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B实验中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②丙进行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将红热的玻璃管接触白鳞使其燃烧,并且正确称量了变化前后的质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小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改变.
乙、丙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4)你认为乙、丙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5)丁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你认为丁的设计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铁和硫酸锌不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