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分析 提【】出猜想】:进行猜想要考虑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方案设计】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
(2)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3)实验探究: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思维拓展】:因为加入金属铁有氢气生成,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解答 解: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前含有S、O、H、Cu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猜想;
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设计】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通过检验气体的助燃效果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故答案为:SO2+Ca(OH)2=CaSO3↓+H2O;
(3)实验探究:可燃性的气体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结论】: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硫,H2可以使CuO还原成红色的Cu,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
思维拓展:因为有氢气生成,铁应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故答案为:酸.
答案:
【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设计】
(1)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SO2+Ca(OH)2=CaSO3↓+H2O;
(3)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结论】氢气;
【思维拓展】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 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MNXY
微观示意图
A.M、X、Y均为化合物
B.M中碳、氢、氧三种元索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D.在该反应中,消耗掉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快中考了,小明家长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制定了如表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猪蹄
 饮料 酸牛奶
为了使营养均衡,你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炒鸡蛋B.烧排骨C.炖豆腐D.炒青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Fe(填化学式).
【验证猜想】验证的方法为: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C(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对比】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现小明家厨房有一瓶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妈妈分不清是作调味剂用的食盐,是中和发面酸味的食用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还是做蛋糕用的膨松剂(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小明将样品带到实验室欲探究其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微碱性,他不能和氯化钙反应,但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受热还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猜想】
猜想1:该固体是NaCl;
猜想2:该固体是Na2CO3(填化学式)
猜想3:该固体是NaHCO3
【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试液变红色.那么猜想1不成立.
(2)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填实验现象),那么猜想2成立,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交流讨论】
(3)小亮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氢氧化钙溶液.你认为他不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4)小玲认为可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加热固体,若有试管口有水珠,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中仍有白色粉(填实验现象),那么猜想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现有一包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其中可能会变质.请你设计实验确定该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它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氮、氧、磷三种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元素的单质
C.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D.氮元素和氧元素在同一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兴趣小组用CuO和稀硫酸制少量硫酸铜晶体,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如图甲取稀硫酸B.用装置乙加热反应物
C.用装置丙蒸发浓缩D.用装置丁分离硫酸铜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Na2CO3+2HCl═2NaCl+CO2↑+H2O
[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OH)2═BaCO3↓+2NaOH]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小明同学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做热源(或小红同学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避光、避热、密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