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注射器和具支试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红磷的试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装置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装置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
(3)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分析 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由表格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氧气没有充分反应;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装置不严密也会引起结果偏小.

解答 解:(1)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故答案为:缓冲压力或防止活塞冲出或防止试管炸裂或防止橡皮塞冲出.
(2)由此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frac{25mL-22mL}{25mL}×100%$=12%<21%,故填:<;
(3)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氧气没有充分反应,会导致测量结果小;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装置不严密也会引起结果偏小;故填:①②③.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等,要认真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使用以上发生装置时,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ABC作为发生装置(少选、多选都不得分).若用A装置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B中锥形瓶内残留液,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测得曲线如图2,请写出曲线中ab段中的溶质氯化钙、氯化氢、氯化钠,cd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钠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李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主要成分,并将它们整理成如下所示的表格,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小苏打食盐石灰石通厕剂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氯化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1)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则它与无色酚酞溶液混合后,会变成红色,它的化学式为NaHCO3
(2)食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调味剂,溶于水后可形成溶液.(选填“溶液”或“悬浊液”)
(3)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其中Ca为+2价,O为-2价,则C的化合价为+4价.
(4)通厕剂不能长时间在外面敞口放置,因为它容易变质成为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
②水壶中的水垢: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D化学与工农业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
①2SO2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②3S2-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

请根据图示回答(提示:丙组中的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
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若所用试剂不会变,改进的方法是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丙组实验中,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而丙组中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其中,x=52g.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实验小组按照如图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现象,回答有关问题.(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请回答:

(1)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K2SO4+Cu(OH)2↓;
(2)向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为无色,则沉淀C的成分是碳酸钡、硫酸钡.
(3)向溶液D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铜.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
①用固体a除去K2SO4中的少量H2SO4②用溶液D鉴别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③用溶液A中和实验室的酸性废液   ④可以用Na2SO4溶液确定溶液D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醋中的溶质叫醋酸,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600g克5%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则:
(1)这600克优级醋中含溶质30克.
(2)需要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的质量多少克?
(3)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然后将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反应完毕后,向集气瓶内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出现浑浊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