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4)碳酸钙固体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时,等量水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A 点所示乙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甲,能继续溶解
B.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将 A、B 点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均有晶体析出
D.由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质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 nm,在低于﹣183 ℃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南开融侨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列实验中均用到了水。
(1) A装置中,进水量偏少的原因有_____;
A 红磷加得太多
B 装置气密性不好
C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夹子
D 弹簧夹未夹紧
(2) B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_____ (填化学式),减少空气污染。
(3) C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4) 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 D实验中,如进行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滤液浑浊、过滤失败的有_____ (填字母)。 .
A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
B 玻璃棒下端重重戳在一层滤纸处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南开融侨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海藻灰溶液(主要成分为NaI)与浓硫酸混合时产生一种美丽的紫色蒸气,从而发现了碘(I)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aI +5H2SO4(浓)=4I2+4X +H2S↑+4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为
A.Na2S B.Na2SO3 C.NaOH D.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南开融侨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灭火器中的化学许多公共场所都配有消防器材,如图为某品牌的灭火器。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_。
(2)钢瓶表面刷油漆除美观、醒目外,还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主要是碳酸氢钠,工业上利用“侯氏制碱法”可生产碳酸氢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潮湿的空气中,铜锈蚀生成铜绿,某同学猜想:铜锈蚀时除要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为证明铜生锈“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需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中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