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由于金属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常用于制作导线。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其中的溶质是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无法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宁市地铁1号、2号线已经开通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地铁的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 )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加入明矾沉降后,通过__________将其除去;常用__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___ 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 ________ 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苏南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 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苯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g
B. 乙酸苯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9: 10: 2
D. 乙酸苯甲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将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了。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进行
C. 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只与反应物的条件有关
D. 反应物之间不接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诱人的新能源。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应用阶段,其原因是 ( )
A. 氢气燃烧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尚无定论
B. 氢气的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且氢气的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C. 原料紧缺
D. 氢气燃烧的放热量低于相同质量的矿物燃料,经济效益欠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____________;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的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