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由C2H4(乙烯)合成C4H8O2(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
A.HCOOHB.H2O和CO2C.O2和H2OD.O2

分析 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4:2.
A.在HCOOH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2,故A错误;
B.C2H4、CO2和H2O,按照5C2H4+2CO2+2H2O═3C4H8O2,所以B错误;
C.H2O和O2,这两种物质中H、O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达到4:2,故C错误;
D.一个O2分子和两个C2H4分子变成一个C4H8O2分子,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考查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在化学变化中都保持不变,因此我们要用守恒的观点来解答,注意解本题时一定要读懂题意,再结合所学方可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左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图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方法中能使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的是B
A.溶解时搅拌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水的质量
(2)在80℃时,将55克甲物质放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100克.
(3)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接近饱和的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
(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多,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乙(填“甲”或“乙”).
(5)将8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40℃,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6)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7)将8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降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了探究阳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在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内选定试验区域,分别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时和太阳未升起的凌晨收集大棚中的空气样本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阳光对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依据问题做出的猜想为阳光影响光合作用;
(2)他们选用的仪器除盛满水的水槽、橡皮管、火柴还需要的仪器有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漏斗;
(3)收集大棚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在塑料大棚外把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然后进入塑料大棚内,再把集气瓶内的水倒掉,装满塑料大棚内空气,盖上玻璃片即可;
(4)如果没有以上仪器可用注射器代替,操作方法是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推出,抽取棚内气体,然后用石蜡封口.
(5)检验两瓶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可能看到的现象是阳光充足的中午收集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化学式是XY2,则乙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B.X2YC.X2Y5D.X2Y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粉末是铁粉(填物质名称),自燃的原因是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
(2)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的作用是防止铁粉被氧化;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答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4)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2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被加热端变黑,铜丝被加热端向下倾斜.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甲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会发生改变.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实验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因此,如果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该盐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其猜想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且生成的固体物质不溶于水.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其实验方案和现象应该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你的猜想正确,其实验方案和现象应该是在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固体物质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灯火 试验.
(2)2005年哈尔滨发生严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利用大量活性炭使水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 性.
(3)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