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C 【解析】 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物质的名称,故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不是红色的火焰,故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九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B. 使用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

C. 使用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D. 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C 【解析】 A、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没有二氧化锰,该反应仍能进行,反应速率变慢,选项错误;B、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选项错误;C、使用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选项正确;D、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B.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

C.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D. 用蒸发皿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CD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沸腾溅出,正确;B、给试管加热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试管夹至离管口三分之一处,正确;C、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错误;D、加热蒸发皿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错误。故选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A 【解析】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5)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②在空气中_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引燃铁丝 不能 剧烈 不易 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铁丝的燃烧实验。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3)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 (4)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被不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 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B 【解析】 A、试管外壁干燥,不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B、试管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炸裂试管,故B符合题意;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故C不符合题意;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B. 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C. 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形成原因 D.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C 【解析】 A、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B、合成新药物,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C、勘察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形成原因,属于地理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D、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十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来液体体积是

A. 一定小于8mL B. 一定等于8mL

C. 一定大于8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

C 【解析】 试题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 ml,那么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0ml。故该同学实际倒出来液体体积一定大于8 ml。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 氮气 B. 五氧化磷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