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化学小组进行了氨气(NH3 )、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下同),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D,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的装置是E.
(3)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该从B端通入.(填“A”或“B”)
(4)实验室用F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相对于B装置而言,该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若实验室用A与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①.
①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③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④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⑤收集完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桌子上.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选择制取装置;根据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易溶于水分析.
(3)根据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分析;
(4)根据F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5)根据用加热装置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图中①是试管,②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试管;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需要加热,反应物都是固体,应该选择A装置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应该是“短进长出”.
(4)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选择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所以F装置适用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使用F装置比B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正确;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故错误;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错误;
④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错误.
⑤收集完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桌子上,故正确.
故选①⑤.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现象,得出当地的地下水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的河水中加明矾,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至较大颗粒而沉降.
(3)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锥形瓶.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图1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O2密度大于空气.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图1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b(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现将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5252525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742M
求:(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2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可选用KMnO4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时,反应很剧烈,请你提出一条与该实验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减慢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
(5)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5.0g).
烧杯+盐酸大理石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75.0g13.2g83.8g
75.0g16.0g86.6g
95.0g13.2g103.8g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  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水是由水分子 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今年中考化学技能考试中,小林抽到的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来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小林同学按以下过程进行作答: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A中无明显现象
B中有气体
C中有白色沉淀
A中物质是食盐水
B中物质是稀盐酸
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写出试管C中反应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与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后制定方案.
【实验与探究】
(1)小林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
(2)取少量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出现有白色沉淀且酚酞变红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没有Ca(OH)2、HCl.(填化学式)
【方法与应用】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正确方法是:在废液中继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7,蒸发获得氯化钠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对水进行研究的有关问题.
(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占总水量不到l%,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有AD.(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含SO2、NO2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下列图1比例模型中,代表水分子的是B.

(3)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4)水常用来灭火,它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合理即可);
(3)反应条件不同,反应速率可能不同: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
(4)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常温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和光照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