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月17日,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幢民房发生火灾后,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先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已完成);
②用Fe2O3将CO转化并加以检测(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及装置]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则气体样品进入上述装置中的接口顺序是:e→
fcdabcd
fcdabcd
.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丙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2)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甲中药品由红变黑(或第一次通过乙石灰水不浑浊,第二次通过乙石灰水变浑浊)
甲中药品由红变黑(或第一次通过乙石灰水不浑浊,第二次通过乙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能判断出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含有CO.空气污染物包括:CO、可吸入颗粒物及能导致酸雨的氧化物(如
NO2或SO2
NO2或SO2
)等.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
有.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
有.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
解答:解:(1)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作用,应该除去,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能过甲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液体除杂的装置应长管进,短管出,因此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efcdabcd,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丙中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第一次乙装置的作用是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2)如果有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等.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3)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故答案为:(1)fcdabcd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2NaOH+CO2═Na2CO3+H2O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2)甲中药品由红变黑(或第一次通过乙石灰水不浑浊,第二次通过乙石灰水变浑浊)   NO2或SO2
(3)有.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合理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只有充分理解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年4月17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为了防止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250g来消毒,则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4年4月15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露事故.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里范围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有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喷射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不断运动
不断运动

(2)消防防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咐有毒气体
吸咐有毒气体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X+2H2O+Cl2↑,X的化学式为
MnCl2
Mn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月17日,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幢民房发生火灾后,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先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已完成);
②用Fe2O3将CO转化并加以检测(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及装置]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则气体样品进入上述装置中的接口顺序是:e→______.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_,丙______.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实验中出现的______现象,能判断出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含有CO.空气污染物包括:CO、可吸入颗粒物及能导致酸雨的氧化物(如______)等.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重庆八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4月17日,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幢民房发生火灾后,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先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已完成);
②用Fe2O3将CO转化并加以检测(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及装置]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则气体样品进入上述装置中的接口顺序是:e→______.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_ 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