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B.维生索C中含有4个氢分子
C.维生索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D.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维生素C相对分子的质量为:12×6+8+16×6=176,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17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氧化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Na2FPO3作为牙膏中抗腐蚀药物,已知F为-1价,则P的化合价为(  )
A.+6B.+5C.+4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B:二氧化锰 C:氧气  F:四氧化三铁
②液体A遇黑色粉末B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碳都有还原性,含碳物质都有还原性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溶液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都是溶液
D.易挥发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所以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有挥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图1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A处的元素符号是N;
(2)丙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其中x的数值为7;
(3)乙和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加热固体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是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3)蒸发食盐水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根据所学的金属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金属活动性表可知:铁(Fe)比锡(Sn)的金属活动性强;
(2)下列合金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是C;
A.生铁            B.黄铜              C.铝镁合金
(3)工业上使用焦炭炼铁过程中发生了C+CO2$\frac{\underline{\;高温\;}}{\;}$2CO反应,其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4)学生利用锌粒、铁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区别以下各组物质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C.用酚酞溶液区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A、B、C、D四支试管内盛有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钠.将A试管溶液分别加到B、C、D试管内.可观察到B试管中液体出现白色浑浊.其余各试管溶液仍澄清透明,也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A试管盛的是氯化钙溶液.B试管盛的是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