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B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看到木条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
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15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B、C、D、E、F、G、H、I九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固体,F、I是常见的无色气体且具有相同组成元素,G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性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H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B.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升温可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制作过程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I.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 1% | 5% | 10% |
叶片变化 | 留有很多叶肉 | 留有较多叶肉 | 残留很少叶肉 |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 5min | 15min | 20min |
叶片变化 | 留有较多叶肉 | 残留很少叶肉 |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煮沸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5min B.15min C.20min
II.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
b.稀盐酸与碳酸钠(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 + Na2CO3==2NaCl + H2O +CO2↑
c.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 +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①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比实验步骤②③证明NaOH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B中____________。 | |
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5)步骤②中通过B中实验现象,可知稀盐酸加入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6)实验③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7)乙同学认为用软塑料瓶也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对比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质量为m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滤去沉淀,称量所得滤液总质量为3m.
(1)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用N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种离子用离子符号注明[如N (Na+)表示钠离子的数目],请建立坐标系,绘制上述滴加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数目随溶液的不断加入而变化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列装置对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系列实验探究。
实验 | 物质 | 问 题 | |
X | Y | ||
实验一 | CO | CuO | (1)实验开始前先通CO一段时间赶尽装置内空气。通过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装置内充满了CO气体。 (2)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铜发生_________(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C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能证明CO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
实验二 | CO2 | C | 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若2molC完全反应完,需要消耗________CO2。 I.1mol II. 2mol III. >2mol IV.无法判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1)氧气、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装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Ⅱ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