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该有机物( )
A.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
D.无法确定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不发生变化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 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相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1)【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④,小明认为猜想③肯定不可能,其原因是 。排除猜想③后,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的探究方案补充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 可行的实验方案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猜想① |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果肉表面不变色 |
猜想② | 果肉表面 | |
猜想④ | 果肉表面 |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2)【反思与评价】
①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生锈”,其可能的原因是。
②其实猜想①没必要验证,原因是。
(3)【应用】
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或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活中:
(1)我们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通过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蒸馏时,蒸馏烧瓶内加,冷凝管中上口水,下口水。
(3)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举一例防止水体污染的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成功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 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B.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青蒿素的发现能够减少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金刚石、石墨是碳单质,而C60是碳的化合物
D.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的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当你身处在地震灾区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下列各项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填标号)。
A.吸附
B.消毒
C.电解
D.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交通警察执法时常使用的便携式酒精检查仪的反应原理为:
3CH3C2OH+2K2Cr2O7(橙色)+8H2SO4→3CH3COOH+2Cr2(SO4)3(蓝绿色)+2K2SO4+11H2O
根据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司机饮了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2)Cr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价变为反应后的价。
(3)便携式酒精检查仪在检查前后总质量(壤填“增加”、“减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