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1)Na2CO3俗称______________。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在反应中易__(填“得”或者“失”)电子,变成__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D中X=__.
(2)请从②中提取一条和数字有关的信息__.
(3)图中②与A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
(4)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__.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 1 处
D.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2)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过滤,得到A的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
①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起的是______作用;
②将A的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知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将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这项成果的微观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甲、丙、丁都是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H2C2H4+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要从实验入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浓硫酸稀释 | B.将湿润的CO2通过如图干燥装置 | C.称量10.05g固体 | D.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40℃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
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
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降温至10℃,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测定一种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请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
(3)此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_____;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上述实验中所用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
(5)若将所得滤液蒸发1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①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A、B、 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钾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 图A中x=__________________。
(3)图A、B、C、D、E五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
(4) 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 ( 填选项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