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分析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白色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A、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白色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把铜片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
(3)将银、铜、铁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
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气体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酸(HCOOH)与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并由此而制得CO气体.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制取CO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制取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OOH$\frac{\underline{\;60-80℃\;}}{浓硫酸}$CO↑+H2O;
(2)用该法制CO不需加热的原因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温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3)以上操作方法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其原因是由于甲酸和浓硫酸密度不同所以甲酸在上层,浓硫酸在下层,反应在两液体的界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增大反应物相互间的接触面而加快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SO42-、Fe3+B.SO42-、NO3-、K+、H+
C.Ba2+、Cl-、CO32-、K+D.Cl-、CO32-、K+、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0℃30℃60℃90℃
13.3克45.8克110克202克
35.5克36.0克37.1克38.1克
0.18克0.16克0.12克0.08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C.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D.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去年五月份我市举行了初中科学知识应用暨探究技能比赛,其中的叶脉标签制作项目是由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对叶脉进行染色、绘画、裁割、拼接等艺术加工.比赛时某组选手配制了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赛结束后他们对剩余的氢氧化钠废液用盐酸进行了中和处理.
(1)配制上述溶液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20克;
(2)完全中和废液时用去14.6%的盐酸100克,则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多少克?(假设废液中的其他物质均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均用1g大理石,20mL盐酸)
实验序号温度(℃)大理石颗粒盐酸质量分数(%)实验目的
1205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石灰石颗粒大小的关系
2205
(1)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来判断反应速率;
(2)实验中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所示,请将实验2中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画在图二中.

(3)已知20℃该气压下CO2气体密度约1.98g/L,求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推测、推断或解释、归纳正确的是(  )
A.食盐溶液、蔗糖溶液是$\stackrel{推断}{→}$无色的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室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stackrel{推测}{→}$此时该溶液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了
C.粉末状食盐比粗的颗粒状食盐溶解快$\stackrel{解释}{→}$由于物质的溶解性与颗粒大小有关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stackrel{归纳}{→}$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
A.在100g空气中我有21gB.我能供给呼吸
C.我具有可燃性D.通常情况下,我是淡蓝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