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a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备和收集O2的装置组合是
 
(只写一套,填字母序号,以下相同):
(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的装置组合是
 

(4)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
 

②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之前必须先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即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解:(1)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
故填:试管.
(2)实验室可以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故填:AD或AE.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故填:BD.
(4)①锌和稀硫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故填:B.
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之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故填:验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杂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
A 铜粉 铁粉 稀盐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氯化钙溶液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浓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李军同学发现,他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查阅资料】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中性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思考与交流】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可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与假设中
 
成立
Ⅱ.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假设二、三成立
将上述实验中试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2滴酚酞 溶液变红 则假设
 
不成立
【交流与讨论】
晓阳同学认为Ⅱ实验中氯化钡溶液少量也无所谓,他提出只要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如变红,则假设二正确,你认为晓阳同学这一结论正确吗?
 
,你的理由是
 
;小海同学又提出另一方案:直接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若立即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假设三不成立,你认为合理吗?
 
.小海同学认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A的名称
 
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
 
(填化学式),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
②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的量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硫酸和废铜屑制取硫酸铜,有两种方案:
①Cu+2H2SO4(浓)
  △  
.
 
CuSO4+X↑+2H2O
②2Cu+O2
  △  
.
 
2CuO,CuO+H2SO4=CuSO4+H2O.回答下列问题:
(1)X是
 
(写化学式).
(2)你认为较好的方案是
 
(填“①”或“②”),其优点有
 

(3)若要得到相同质量的硫酸铜,上述①和②所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食盐的用途进行探究,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用途之一:作调味品.
食盐的主要成份是NaCl,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OH-CO32-
Na+
Ca2+
Mg2+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3)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二)用途之二:制备氯气.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氯气,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除氯气(Cl2)外,还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用途之三:工业制碱.
某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相关资料】
(1)NH4Cl═NH3↑+H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NaClNaHCO3NH4ClNH3CO2
溶解度36.0g9.6g37.2g7100.9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气体C的方法
 

(3)在反应②中,先通
 
气体,目的是
 

【组成确定】
(1)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2)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称取纯碱样品10.8g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0g,请通过计算判断此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保留一位小数)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锌原子
 

(2)海水中原子个数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3)3个铝离子
 

(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5)3个三氧化硫分子
 

(6)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
 

(7)小苏打
 

(8)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酸、碱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会变质,用石灰粉刷房屋,刚入住后更潮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锅炉的水垢如不及清除,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E是液体,Y、Z是黑色固体,N是红色粉末,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图反应关系: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