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编号 | KClO3质量(g)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1 | 2.0 | / | |
2 | 2.0 | CuO 0.5 | |
3 | 2.0 | MnO2 0.5 |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族/周期 | ⅠA |
0 | ||||||
1 | 1 H 氢 1.008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2 He 氦 4.003 |
2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81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 H 氢 |
2 He 氦 | ||||||
3 Li 锂 |
4 Be 铍 |
5 B 硼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9 F 氟 |
10 Ne 氖 |
11 Na 钠 |
12 Mg 镁 |
13 Al 铝 |
14 Si 硅 |
15 P 磷 |
16 S 硫 |
17 Cl 氯 |
18 Ar 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总结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练习和拓展。
Ⅰ、知识总结:
【反应原理】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9) 。
【气体制备】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10) (填编号,下同),用于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 (11) 。
【气体收集】实验室收集CO2的装置是 (12) ,选择的理由 (13) 。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主要的实验步骤有:
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仪器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14) ;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1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开始收集的适宜时刻是 (16) 。
【气体验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17) 。
【气体检验】检验瓶中气体是否为O2的方法是 (18) 。
Ⅱ、知识拓展
请仔细观察下列装置的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 |
①实验室若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19) 口进入(填“a”或“b”);仪器c的名称是 (20) 。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 (21) 装置(填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