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10%和20%的氯化钾溶液各100g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5%
B.20%
C.30%
D.1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精英家教网
①称取x 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 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
2 2.0 CuO   0.5
3 2.0 MnO2   0.5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
 
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 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下列表格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周期 ⅠA
    
  0
   
1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4.003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19.00
10  Ne
  氖
20.81
3 11 Na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12.01
12.01
,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S
S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
1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克使之完全分解,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固体加入10克水,有7.6克固体未溶.在相同温度下,再加入5克水,仍有5克固体未溶.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百分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Ⅰ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A>B>C
A>B>C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
A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70
 g.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B>A>C

Ⅱ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  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磷
16   S
17  Cl
18   Ar
(1)列出的18种元素中,有
5
5
种属于金属元素.
(2)从原子结构角度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电子层
电子层
数.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3)观察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在下图中填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总结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练习和拓展。

Ⅰ、知识总结:

【反应原理】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9)         

【气体制备】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10)    (填编号,下同),用于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优于B的原因是       (11)   

【气体收集】实验室收集CO2的装置是   (12)    ,选择的理由     (1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主要的实验步骤有:

①加热               ②装药品并固定仪器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14)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1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开始收集的适宜时刻是                  (16)              

【气体验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17)              

【气体检验】检验瓶中气体是否为O2的方法是        (18)              

Ⅱ、知识拓展 

请仔细观察下列装置的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19)     口进入(填“a”或“b”);仪器c的名称是         (20)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     (21)    装置(填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