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几个性质实验:
(1)A中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
(2)B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___色,将所得液体加热,发生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_____余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或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钢的含碳量_____生铁的含碳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下列各组药品,可用于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Zn、Cu、FeSO4溶液 B.Fe、Cu、ZnSO4溶液
C.Fe、ZnSO4溶液、CuSO4溶液 D.Cu、ZnSO4溶液、FeSO4溶液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5)某种铁的氧化物6.96g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二氧化碳为5.28g,经计算这种铁的氧化物为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学校的老师利用过量的红磷做测定空气中
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仔细观察该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能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
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健康人体内,总量的铁元素主要以____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缺铁会患上________(填字母).
.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贫血症.侏儒症
(实验一)兴趣小组通过图实验研究铁的冶炼
试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处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小明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发现有少量气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说明黑色固体物质________(填字母).
.不含铁.一定全部是铁.含有铁
(资料)已知铁的氧化物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资料)实验研究表明:该实验得到是四氧化三铁与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二)研究后兴趣小组用图实验研究实验一所得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类似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但吸收能力比石灰水强
从安全与规范的角度考虑,装置后面应连接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请计算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解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四组同学以“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在两种物质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以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能否复燃
D.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
一、空气及其成分探究
(1)图Ⅰ用于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拉瓦锡用图Ⅱ所示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3)江南学校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进入了集气瓶 。
(问题)实验操作正确,但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70%。
(猜想)镁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X)发生了反应。对该气体提出猜想:
猜想1:只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只是氮气 猜想3: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能在氮气燃烧生成氮化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①经讨论一致认为猜想1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3正确
(4)(改进实验)江南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
Ⅰ.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盛有白磷的燃烧匙在水面上方,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Ⅱ.关闭止水夹a、b,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b,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是V2。 根据实验记录V1、V2,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B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壁炸裂,分析原因: __________。
(7)小组同学改进了实验一(如图),优点是 ____________。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C.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性质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实验二:粗略测定加热2.0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8) 装置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 )a →(_________)(_________)→d
(9)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填“加热后立刻收集”或“加热一段时间后”)。
实验三:小江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则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法 | ||||
氧气浓度% | 79.6 | 79.7 | 79.9 | 90.0 | 89.8 | 89.3 |
氧气平均浓度% | 79.7 | 89.7 |
①小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装置在集气瓶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A.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B.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C.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③不考虑操作因素,排水法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的探究实验时,采取了如下的操作。
(1)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____________端向瓶内吹气,待水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集到一瓶呼出的气体,标记①;另将一瓶大小相同的空的集气瓶标记②;
(2)为了完成实验,分别向①②两个集气瓶中加入__________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