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关于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会造成温室效应
C.氧气中燃烧会发生氧化反应D.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1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 解:A、反应“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正确;
B、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正确;
C、反应物是碳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D、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含义方面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根据下列用途选择对应物质(填字母).
A.干冰  B.钛合金  C.生石灰  D.熟石灰  E.乙醇
(1)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2)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E;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B;(4)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丁烷(C4H10)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丁烷完全燃烧后与甲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试写出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
(2)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着眼未来,稀土是比金子还珍贵的战略资源,稀土不是土,而是一系列稀有金属的氧化物或含氧酸盐矿物,如氧化钕(化学式为Nd2O3),其中Nd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B.+1C.+4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或碳酸钠.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1)可能是NaOH溶液;(2)可能是Na2CO3溶液;(3)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理由是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
另取样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溶液中为碳酸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老师指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不褪去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液体的倾倒
C.
液体的加热
D.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2HCl═ZnCl2+H2B.AgNO3+HCl═AgCl↓+HNO3
C.Mg(OH)2+2HCl═MgCl2+2H2OD.2NaOH+SO3═Na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由较高浓度的盐酸稀释配置pH为5的稀盐酸时,欣欣不小心向水中多加入了一些较高浓度的盐酸,则她配置的溶液的pH值(  )
A.小于5B.大于5C.等于5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