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苹果腐烂 C.石蜡熔化 D.辣椒剁碎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
(2)在农村广泛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既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请写出沼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在焊接钢管时,工人师傅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 (NH4)2SO4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 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品往往因为受潮而加速变质,为延长保质期,用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制作香肠时应多加亚硝酸钠(NaNO2)等防腐剂
C.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D.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要紧闭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它们都含有氢气(H2)
C.它们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它们分子构成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3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许多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下图表示HCl、NaOH溶液及两者混合后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
①盐酸具有酸的特性,是因为盐酸溶液中含有 (填微粒符号)。
②对比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离子存在情况,可知两者反应时不会减少的离子是 。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请结合上图并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为何酸、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答: 。
(2)日常生活中,凡是使酸的酸性消失或碱的碱性消失的反应均被称为“中和”。如使用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就因碳酸氢钠能使胃酸的酸性消失,而称为碳酸氢钠“中和”了过多的胃酸。现有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和盐酸溶液,设计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盐酸的酸性都将各自消失。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实验1:往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2-3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 滴入酚酞时的现象: ; 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 | 两者反应时,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消失 |
实验2: | 两者反应时,盐酸溶液酸性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扑灭用电设备发生的火灾,当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导电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