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C.分别点燃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氢
D.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分析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红棕色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点燃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氢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研究发现,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气(NH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1)现代干燥空气的成分有:氮气、氧气、氩气(占0.934%)、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等.
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不能,原因是原始大气中没有可供人呼吸的氧气.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同时氧气逐渐增加,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甲烷、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写出该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4)由原始大气转化为现代大气,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虽然大气的成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从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上看,组成大气成分的元素种类及原子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
C.
将10%的KNO3溶液变为5%的KNO3溶液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 I 和 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叙述 I叙述 II
A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CNH4NO3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DCO有毒,能使人死亡可以在火炉旁放一盆水预防CO中毒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冰同学在实验室中将4g由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氧气中分别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入盛有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中,实验测得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增重5.4g,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增重9g,则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
A.28%B.35%C.50%D.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向100g Ca(NO32溶液中逐渐滴加200g K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人的K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钾和硝酸钾
(2)若在A点结束实验.则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的金属与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氢气的是(  )
A.铁跟稀盐酸B.铜跟稀硫酸C.镁跟稀硫酸D.锌跟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装置并进行了3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
a、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
【实验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
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空气;
编  号123
实验前228.00228.00228.00
实验后229.10229.11229.09
⑥准确称量C装置的质量(如表);
⑦重复上述步骤;
⑧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浓)溶液,其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
(2)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
(3)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有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个除去氯化氢气体的装置可以减少误差;
(5)下列选项中,会造成CO2测定结果偏大的是①⑤;偏小的是②③④;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           ②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空气;
③没有A装置;                        ④没有D装置;
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C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
(6)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数据分析,并绘制
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t2℃时,剩余固体为MgCO3•H2O(填化学式);
②最终剩余的4.0g物质是MgO(填化学式);
③MgCO3•nH2O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3H2O$\frac{\underline{\;\;△\;\;}}{\;}$Mg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蒸馏水、洁净的空气B.液氧、碘酒
C.酒精溶液、纯碱D.盐酸、加碘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