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溶解;操作④过滤;
(2)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3)请你根据步骤⑤写出该瓶物质A的成分:若测定溶液的pH=7,物质A的成分为碳酸钠;若pH>7,物质A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分析 (1)根据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判断操作的名称:①是将固体变成液体;④是将难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2)NaOH固体变质的原因主要是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产生碳酸钠,为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3)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及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解答 解;(1)①是将固体加水变成溶液,故操作是:溶解;
④是将难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是:过滤;
(2)为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因此过量的CaCl2溶液可将碳酸钠全部反应掉,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故答案为: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3)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测定溶液的pH=7,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成碳酸钠;若pH>7,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A的成分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和已经变质的碳酸钠;故答案为:若测定溶液的pH=7,物质A的成分为碳酸钠;若pH>7,物质A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变质及变质程度的检验,要注意二者的不同,在进行验证变质程度时,要注意碳酸钠的碱性对氢氧化钠碱性的干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自制泡菜,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剌激肠胃.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坛内保持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坛内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将白糖等有机物分解,有机物氧化分解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2)简述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较大的方法将一只装有2毫升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栓着置入坛内,一段时间后取出,石灰水变混浊或有白色沉淀..
(3)要测定泡菜酸性的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测定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测验采取了以下方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10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1═CaC12+H2O+CO2
(2)M的值为3
(3)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4)以上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x)的比例式为$\frac{100}{6.8g}=\frac{44}{x}$
(5)将第二次实验后得到的混合物过滤,要将得到的滤液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向溶液中加水32.7g
(6)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使用的40g稀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是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我们初中科学学习了O2、CO2、H2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成功干燥并收集了某纯净气体,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气体的组成有不同的认识,甲认为可能是O2,乙认为可能是CO2,丙认为可能是H2.你认为他们中甲的推测是正确的(选填“甲”、“乙”或“丙”),理由是因为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奥运场馆“鸟巢”使用了大量的钢铁.钢铁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2)实验室用图1实验模拟炼铁反应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a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b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一氧化碳气体.
(3)取某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继续 加入足量的另一种金属,溶液中FeSO4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试分析:
①若b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a点表示的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FeSO4和H2SO4(写出1种情况即可),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②若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则加入的另一种金属是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C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王同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

(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用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制取甲烷气体所需的仪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E(或B、F)(选用仪器用仪器下的字母表示,下同).
(2)实验室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常会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为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需的仪器和连接顺序是I→L.
(3)现要求用锌粒和盐酸溶液反应,制取纯净、干燥、气流可控的氢气,所需的仪器和连接顺序是D→K→H→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根据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2)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活塞向左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4处.若不充分冷却,活塞停留的刻度可能在4-5之间,判断依据是装置内气压变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