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2)P点的含义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在150g水中加入100g甲,所得溶液不是(选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50g.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3℃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在150g水中加入100g甲,所得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质量=150g+100g=250g;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因为升温后,乙和甲的质量分数不变,丙的减小.

解答 解:(1)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故答案为:乙>丙>甲; 
(2)P点的含义是: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在150g水中加入100g甲,所得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质量=150g+100g=250g;故答案为:不是;250.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因为升温后,乙和甲的质量分数不变,丙的减小;故答案为:乙>甲>丙.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些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组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温度/℃二氧化锰用量/g氧气体积/ml反应所需时间/s
512200.212511
1512200.21253
151220125848
30129012582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的浓度有关;从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催化剂;
(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实验组是①;(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物在溶液中粒子的运动速率加快,粒子间结合的机会更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B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①B在反应Ⅰ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E的化学式为H2
②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反应Ⅱ所属反应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实验室进行水的净化往往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单操作是蒸馏.吸附一般用活性炭,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请回答问题并计算:
(1)实验加热前持续通入干燥的CO一段时间,其作用是排尽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8克.
(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反思:如果氢氧化钙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氢氧化钙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
A.40 mL和60 mLB.25 mL和75 mLC.50 mL和50 mLD.60 mL和4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从如图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是钾离子B.该粒子是钾原子
C.该粒子核外有19个电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蜂蜜、水果、糖果中含有人们喜食的果糖(化学式为C6H12O6).
(1)果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2)一个果糖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如图所示的“铁生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取一块废旧的铁丝,将其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浸泡片刻.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塞入红色的水中,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现象:铁(丝)有银白色变为红棕色;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内有红色水柱上升一小段;
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0(写一种即可)涂油或喷漆或保持表面干燥
用稀盐酸浸泡的目的:除铁锈;
向锥形瓶中加入浓食盐水目的:提供水分;加快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