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固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图

金属X是铁,写出上述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Fe+CuSO4=FeSO4+Cu ②Fe+H2SO4=FeSO4+H2↑.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用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X是铁,过滤后得到铜和铁的混合物;然后再加入硫酸把铁粉除去,因此Y是稀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解答 解:可以用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X是铁;然后再加入硫酸把铁粉除去,因此Y是稀硫酸;
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铁;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是关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探究,通过实验现象、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FeO+2HCl=FeCl3+H2OB.2Fe+3H2SO4=Fe2(SO43+3H2
C.Zn+2HCl=ZnCl2+H2D.Cu(OH)2+2HNO3=Cu(NO3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投入几小块木炭,为什么红棕色消失,而漏斗液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1年3月,riben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和辐射物质泄漏,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之一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已知这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质子数是53,则这种碘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
A.131B.184C.78D.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未使用过得二氧化锰ABCD
收集气体时间/秒17.923.227.732.3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在Sn、Zn、Pt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Zn;
(2)在镁、铜、锌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铜(或Cu);
(3)要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如果选用了铜,还需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硝酸银、AgNO3);
(4)要验证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选择了Al片,CuSO4溶液,还应选择的一种物质是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现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空气、氢气、氮气.不用其它试剂,只用木条和燃着的酒精灯,怎样鉴别它们?根据下表要求填写作答
主 要 操 作 步 骤现            象结      论
把燃着 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气体的四个瓶中气体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是 氢 气
燃烧得更旺是 氧 气
熄灭是 氮 气
照常燃烧是 空 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填写下列分子式中数字2的意义: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Ca2+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H2前面的2表示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后面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N氮原子的个数为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一)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装置连接好后一般要检验其气密性.如图1所示,连接好仪器后检查其气密性,小梦同学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现象时,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会产生该现象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原因是试管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气压变大(填“变大”或“变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被压出.

(二)琳玥同学在小梦同学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了一套装置如图2所示来探究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导管口冒出气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人吸气时使Ⅰ瓶内的空气量减少(填“增多”或“减少”),使气压变小填(“变大”或“变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了该现象.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空气的二氧化碳;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