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 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 22 个碳原子、25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3 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原子质量比为 22:25:1:6
D.秋水仙碱的燃烧产物中不可能含有 SO2

分析 A.根据秋水仙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秋水仙碱是由秋水仙碱分子构成,秋水仙碱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5):(14×1):(16×6)=264:25:14:96,故选项说法错误.
D.秋水仙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秋水仙碱的燃烧产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1987年8月,考古人员在南海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800年,却至今仍未腐烂的古代沉船,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号”古沉船被整体打捞.如图为整体打涝的情形.沉船打涝常用“浮筒打涝法”.首先把浮筒灌满水,沉入水底,拴在沉船两侧,然后再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沉船便可以浮起来,“南海一号”顶出水面后,将放置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特别设置的“水晶宫”内.
(1)“水晶宫”将是一个海水环境密闭式的玻璃墙展厅,如同一个巨型玻璃缸.将“集装箱”拖拉至“水晶宫”,最后在“水晶宫”内添入海水,海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如果“水晶宫”内海水的密度为1.02克/厘米3,“水晶宫”内海水的体积约为15000米3,“水晶宫”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0.4%,请计算海水中 食盐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自然界的水多数是混合物,通过蒸馏方法可得到纯净物
D.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甲.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着橡胶帽排干净空气,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一成立
(3)图乙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为测定某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取Na2CO3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99.4g,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4.4g.请计算:
(1)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九年级某班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会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反应,小组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这是因为当盐酸过量时酚酞也不变色.
(2)乙组同学通过测量溶液温度变化的方法: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并对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记录如图:
①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如图所示,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你认为原因是开始随盐酸加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上升;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过量盐酸起冷却作用,溶液温度开始逐渐下降.
②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显酸性,理由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低.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稀盐酸过量.
(3)丙组同学提出“改用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中温度变化情况”,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拓展探究】乙组同学的实验中除了温度变化,没有其他明显现象,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时,此反应刚好完全进行呢?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请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取少量温度达到最高时的溶液分别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一支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B.NH3C.H2SO4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同学在盛有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乙同学在盛有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加入的稀硫酸不足,改进的方法是加入足量稀硫酸,直至溶液pH等于或小于7.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不赞同,这是因为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10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甲是某化学小组探究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的pH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1)甲中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前先向稀硫酸中加几滴石蕊溶液,从而能准确判断二者何时恰好反应.
(2)a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Na2SO4.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4)若保持原稀硫酸的量不变,改用n g与原氢氧化钠溶液等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与其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溶液变蓝色(填“红色”“蓝色”或“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