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条件省略)的是

A.水 → 氧气+氢气 B.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C.铝+氧气 → 氧化铝 D.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5分)右表是某同学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25%
74.88%
Y
21.05%
15.26%
CO2
0.04%
3.68%
H2O
0.66 %
6.18%
请你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____________。
(3)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4)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里有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呜呜,同学们不爱惜我,把我摔碎了
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都“红肿”了
C.酒精:哈哈,谁没有把我瓶塞塞紧,我跑出来真爽
D.浓盐酸:怎么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体重下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杯炸碎 B.生米煮成熟饭
C.蔬菜生长 D.葡萄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叙述错误的是

A.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食品防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小资料: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生成。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1)步骤①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通过对实验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步骤
操作
现象

打开K1,关闭K2
无明显现象

打开K2,关闭K1
                   

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

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D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反思】(1)装置中的气球所起作用是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本实验步骤④中也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