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酸减中和反应的实验.

(l)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实验中证明氯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提出问题】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否必须加入酚酞才能证明是否发生?
【猜想】利用碳酸钙也可以证实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3)小明: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钙粉末,观察到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只试管中产生气泡
可以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4)受小明的提示,小俐提出,可以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铜,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
(5)酸和碱发生反应时,如果反应有明显现象,就不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

分析 (l)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氢氧化铜不溶于水,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5)酸和碱发生反应时,如果反应有明显现象,就不需要加人酸碱指示剂.

解答 解:(l)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实验中证明氯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这是因为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参加反应,则溶液不能由红色变成无色,因此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参加了反应.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加人适量的稀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人适量碳酸钙粉末,观察到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只试管中产生气泡,可以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这是因为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和稀盐酸反应,则两支试管中都会产生气泡.
故填: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只试管中产生气泡.
(4)可以在试管中加人适量的氢氧化铜,再加人稀盐酸,观察到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故填:氢氧化铜;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5)酸和碱发生反应时,如果反应有明显现象,例如产生沉淀、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等,就不需要加人酸碱指示剂.
故填:反应有明显现象.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不能生成氯化铁的是(  )
①氧化铁和盐酸;②氢氧化铁和盐酸;③铁粉和盐酸;
④硫酸铁和氯化钡;⑤氯化钾和氢氧化铁;
⑥硝酸铁和氯化铜;⑦氢氧化铁和氯化镁.
A.①②④⑤B.③⑤⑥⑦C.③⑤⑥D.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乐清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1)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A.(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C.磷矿粉[Ca3(PO42]
②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不能(“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二者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
①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
I.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Ⅱ.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Ⅲ.SO2+2NaOH═Na2SO3+H2O
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甲方法(填“甲”或“乙”)可行,理由是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SO2与NaHCO3能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C.
称量固体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通过试管①内的无明显变化现象,试管②内的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现象可推测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CuCl2=FeCl2+Cu.实验室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图乙所示),则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1)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②小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A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进行试验.
(2)小明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②Ca(OH)2与 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
④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提出猜想】
Ⅰ.Na2CO3;Ⅱ.NaOH、Na2CO3
Ⅲ.NaHCO3;Ⅳ.Na2CO3和NaHCO3
【设计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Ca(OH)2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不成立
2.将操作1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与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Ⅳ成立
【拓展应用】小燕认为A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取下橡皮塞时容易腐蚀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刘禹锡的诗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里来”描述了某种金属的性质,该金属是(  )
A.AuB.AgC.PtD.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KIO3)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9:127:48.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9.3%(结果保留至0.1%)
(3)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10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图示.他们在燃烧匙里放入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到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但甲同学集气瓶中的水超过容积的$\frac{1}{5}$,而乙同学集气瓶中的水不足容积的$\frac{1}{5}$.请分析两位同学产生误差的原因:
甲同学  ①点燃的红磷向集气瓶中插入的速度太慢,部分空气从集气瓶口逸出;②止水夹没有加紧,部分空气逸出.
乙同学  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②装置漏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认为,镁条也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同样
是固体.据此该小组用镁条代替红磷做同样实验,燃烧、冷却后打
开止水夹,却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