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B.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C.电解水

D.向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

A、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反应结束,故B不正确;

C、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故C不正确;

D、开始,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值升高,盐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呈中性;继续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中性氯化钠,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反应完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升高,故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Se2-

D.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 b, c, 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不正确的是(

A. a=56%B. b=8%C. c=17%D. 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字性质时,某同学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下列探究:

(1)方案一:测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常温),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大于7,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其pH小于7

结论:稀硫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方案二:借助酸碱指示剂。

①小红说:根据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时,稀硫酸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②小文说:实验开始不需要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____的说法不正确,理由是____

(继续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显酸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容颜1-2mL于试管中,加入 ____,振荡

____

溶液呈酸性

(3)测温度变化:为了进一步获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放热吸热无热量变化”)的反应,小明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其原理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图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人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集气瓶内主要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还能得出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

0

2

4

6

8

10

12

C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

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_____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写计算过程)

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_____

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日去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野炊所带的下列物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填序号)

A 纯棉毛巾 B 玻璃杯

C 塑料袋 D 铁锅

(2)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所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热固性热塑性”)

(3)野炊食谱如下:米饭、新疆大盘鸡、清蒸鱼、排骨藕汤,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还应补充____(填序号)

A 爆炒肚条 B 凉拌黄瓜 C 炒鸡蛋 D 麻婆豆腐

(4)小林把从家里带来的酒精倒入酒精炉中点燃做起饭来。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课外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溶液,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小红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用如图1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最右边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将燃着的短蜡烛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烧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剩余氧气浓度15. 65%,二氧化碳浓度1. 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__( A”“B”“C”或“D )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4)写出D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