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甲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盐酸(乙溶液);用一个玻璃水槽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同学们对上述现象看法不一,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1)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第二种.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1)中你的猜测.提供的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一张滤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上方;
3、将少量氯化氢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不变色,氯化氢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变色,氯化氢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分析 (1)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从B烧杯中挥发出来,进入A烧杯中,又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2)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以及实验内容和现象分析.

解答 解:(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从B烧杯中挥发出来,进入A烧杯中,又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故填:第二种;
(2)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实验方案: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一张滤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上方;
3、将少量氯化氢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不变色,氯化氢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变色,氯化氢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故答案为: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一张滤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上方;
3、将少量氯化氢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不变色,氯化氢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变色,氯化氢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的情况,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1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下列有关水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的健康有利
C.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D.水中Ca2+、Mg2+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或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 ②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用100mL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5g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时间为3分钟).
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120%锌粒31.7
220%锌片50.9
330%锌粒61.7
430%锌片79.9
(1)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则正确的链接顺序是:氢气→e f g(填导管口序号).
【收集证据】
(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①③或②④.
【得出结论】依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或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思评价】
(4)下表是兴趣小组第①组实验根据前6分钟记录详细数据(每分钟记录一次产生氢气的体积).
时段
(均为1分钟)
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
H2的体积/mL3.116.711.99.67.66.0
请解释锌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变慢的原因随着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反应速度由快变慢.
(5)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会受温度因素影响,如果用实验验证该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该控制温度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则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为用镀锌铁片制成的日常用品.镀锌铁是指通过镀锌工艺在铁皮上进行镀锌而制成的一种产品,热镀锌产品广泛用于建筑、家电、车船、容器制造业、机电业等,几乎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为测定铁片镀锌层的厚度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1)剪取一片镀锌铁片,量得长度=2.0cm,宽度=l.9cm.
(2)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57g.
(3)实验中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200mL(密度=1.05g/mL),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1.18g/mL)48.1(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mL,然后稀释.
(4)将镀锌铁片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酸中.当观察到气泡产生的速率突然减慢,可以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
(5)将溶液中的铁片取出清洗、擦干、烘干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37g.
【计算结果】
(1)铁片镀锌层的质量有0.02g.
(2)已知锌的密度7.1g/cm3,计算出铁片镀锌层厚度0.37mm.
【实验反思】
实际计算结果偏大,同学们分析,这是因为很难通过观察现象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造成镀锌铁片浸泡在盐酸中时间偏长(填“偏长”或“偏短”).
【实验改进】

资料卡片:如图甲所示,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放入酸、碱、盐溶液中,会有电子的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将上述实验改进成如图乙的装置,当观察到电流计指针指向0,此时锌层恰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冒“白气”B.钢铁生锈C.干冰升华D.铁块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frac{\underline{\;点燃\;}}{\;}$MgO2B.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
C.CO2+Ca(OH)2═CaCO3+H2OD.NH4HCO3$\frac{\underline{\;加热\;}}{\;}$NH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下所示),反应原理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4种元素
B.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