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分析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知:①MgCO3和Mg(OH)2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色变成了红色.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
(2)设计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H2
实验Ⅲ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不溶物,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澄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Na2CO3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反应产物,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阻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B中.
②称取实验Ⅰ中所得的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验Ⅱ、Ⅲ、Ⅳ的结论,该白色不溶物除含碳酸镁外还含有氢氧化镁Mg(OH)2,它们的质量比为84:29.

分析 (1)根据猜想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氢氧化镁,可能是碳酸镁,也可能是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镁不溶于水,溶于酸,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3)①根据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取用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在B装置的尾部连接一个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装置进行分析;
②根据B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然后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剩余的固体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然后结合前面的验证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依据猜想可知,白色不溶于可能是氢氧化镁,可能是碳酸镁,也可能是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化学式为: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碳酸镁不溶于水,溶于酸,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H2
实验Ⅲ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不溶物,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澄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碳酸钠(Na2CO3
(3)①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取用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在B装置的尾部连接一个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装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B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就是8.8g,
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x,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x                     8.8g
 $\frac{84}{x}=\frac{44}{8.8g}$
  x=16.8g
所以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2.6g-16.8g=5.8g
它们的质量比为:16.8g:5.8g=84:29.
答案:
(1)MgCO3和Mg(OH)2
(2)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钠(Na2CO3);
(3)①阻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B中;②氢氧化镁Mg(OH)2;84:29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全面,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确定物质的种类,关键在于知道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镁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氢气等知识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0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pH变化,是由于在发生中和反应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A是铁的氧化物,且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是一种红色金属,反应②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则反应②的名称是光合作用;;G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Fe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若A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常用作调味品,A、C物质类别相同,F是气体,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C的俗名是火碱;F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氢氧化钙粉末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10g于锥形瓶中并加适量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
(2)加入60g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CaCl2(填化学式);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室制得的纯碱样品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2.8g,溶于308.6g水中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208g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39.4g.
求:(1)原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微观解释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加压使分子间隔变小;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肯定含有的原子是N、H(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如图中,微粒A核电荷数是9,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填“得”或“失”)电子; 微粒A、B、C、D、E中,共有四种元素,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某同学用上图G、H、I组合收集H2S.
①用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I吸收多余的H2S,预防H2S污染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午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气球变大.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时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确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④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蔗糖B.黄酒C.白醋D.酱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