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4:1 B. 1:5 C. 1:4 D. 5:1

C 【解析】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20%:80%=1:4。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4 B. 58 C. 82 D. 140

B 【解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专题二 碳及其化合物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D 【解析】 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能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能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能防止污染瓶塞,污染药品。操作正确,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采用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操作正确,正确;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操作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单选题

在有三个装有等质量氯酸钾固体的试管。在试管一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试管二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试管三不加任何物质。将这三支试管分别加热至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量的情况是( )

A. 一样多 B. 试管一和试管二一样多 C. 试管二最多 D. 试管一比试管三多

C 【解析】 从二氧化锰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是加快反应的进行,但不增加生成氧气的量,并结合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二氧化锰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试管一中加入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产生氧气;试管二中加入的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起催化作用,同时高锰酸钾也会分解生成氧气,试管三不加物质也可分解产生氧气,由于二氧化锰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铝+氧气 三氧化二铝 B. 碳酸钠+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钠

C.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氧气→臭氧

A 【解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A、铝+氧气三氧化二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B、碳酸钠+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钠,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没有与氧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C、高锰酸钾 锰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

乙>甲>丙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等)甲丙 【解析】 (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所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2)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B. 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

D. 在任何变化中原子核都不会发生改变

A 【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故物理性质也一定改变了,正确;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比如物质发生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了,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C、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得失而形成的,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会发生改变,错误; D、在有些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可能发生改变,比如核的裂变就发生了变化,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B.证明稀盐酸与

NaOH反应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可以证明反应有水生成,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红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可以反应;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而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2物质的变化每课一练 题型:填空题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在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_______________。

生成新物质新物质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