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
(3)用F装置及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 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 ℃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广饶县英才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2011年湖北荆门,12题)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SO4 B.Na2CO3 NaCl Na2SO4
C.CuSO4 NaCl NaNO3 D.Na2SO4 HCl 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品往往因为受潮而加速变质,为延长保质期,用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制作香肠时应多加亚硝酸钠(NaNO2)等防腐剂
C.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D.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要紧闭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届九年级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B. 将铝片插入稀硫酸中
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D. 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7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学实验室有A、B、C、D四瓶无色透明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pH>7)、Ca(OH)2、酚酞、HCl中的一种。为了区分它们,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用滴管吸取A分别滴入装有少量B、C、D溶液的三支试管中,观察到D有气泡产生,其余无明显现象。
Ⅱ.用滴管吸取B分别滴入装有少量A、C、D溶液的另外三支试管中, C、D均显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B滴入C中显红色后,再将A逐滴滴入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用滴管吸取C滴入到装有少量D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上述四种无色溶液相互混合后,用pH试纸测得混合后的溶液的pH<7,则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酚酞除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溧阳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糖类和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B. 物质的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物质的鉴别: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D. 元素的化合价:分解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