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B.玉不琢不成器C.纸里包不住火D.百炼方能成钢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A、真金不怕火炼说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错;
B、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雕刻琢磨,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纸里包不住火是利用纸张易燃烧,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
D、百炼方能成钢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除掉过量的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2KNO3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D.人体摄入的微量元素不能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填写物质序号).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D(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
B.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过滤时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漏斗中
D.实验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得乱放乱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我们在九年级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请从①不锈钢  ②甲烷  ③二氧化碳  ④食盐  ⑤大理石 ⑥氢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灭火的是③;        
(2)可用于制造刀具的是①;
(3)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②;
(4)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步骤
①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40 g,水960mL(水的密度是1g/cm3).
②称量: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左盘.
③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④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见图)标签上标明相应的信息.
(2)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4%的可能原因是D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氢氧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⑧D.只有②③④⑤
(3)若老师提供的药品有500g 8%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 1%的氢氧化钠溶液,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除了上述配制方案外,你还可以设计出哪些配制方案,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
5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500g水.(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探究CO2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一)按图1所示缓慢倒入CO2:实验过程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二)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镁条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
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表达式: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 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
石蜡50∽70300∽550约600
15352750约1800
97.8883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CaCl2、Ca(OH)2和HCl;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