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B.玉米发酵制成酒精
C.汽油挥发D.铝块压成铝箔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西瓜榨成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米发酵制成酒精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图①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如图②所示,其中为了使水中悬浮杂质沉降,可在净水池中加入适量明矾作凝聚剂.自来水消毒方法有多种,其中次氯酸钙[Ca(ClO)2]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3)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有②(填序号).
①生理盐水  ②消毒用碘酒   ③高锰酸钾溶液    ④注射用葡萄糖溶液
(4)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摈弃的是③④(填序号).
①用盆接水洗菜                   ②用养鱼水浇花草
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④使用含磷洗衣粉
(5)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水分子不断运动                 ②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③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④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c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可用于制取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B也可用于制取O2,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5)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此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图甲是钙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氧化钙的示意图.
①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图中的x=20.
②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钙原子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③由图甲可知,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后,其化合价将降低(填“升高”或“降低”).
(2)图乙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图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H2O(填符号,下同),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H、O,通电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可用燃烧的的木条来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金刚石B.二氧化碳C.甲烷D.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工地多次食物中毒,经化验误食工业食盐亚硝酸钠所致,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其中N的化合价(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属于第四周期元素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等于四,Ca2+的核外电子数为18,其能量最低点电子层有2个电子.金属钾和钠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③④⑥.(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二氧化碳能与烧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frac{1}{5}$.
Ⅴ.【实验探究】
方案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frac{1}{5}$约$\frac{1}{5}$<<$\frac{1}{5}$约$\frac{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小于$\frac{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b(填“>”或“<”或“=”).
(2)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frac{1}{5}$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小(或消耗氧气,又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没有除去).
(3)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任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