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C.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 【解析】 A、垃圾分类回收既节约资源,又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主题;B、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不符合主题;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量筒 B. 烧杯 C. 酒精灯 D. 玻璃棒

C 【解析】 A、量筒,用于配制溶液时量取水的体积,故A需要;B、烧杯,用于溶解硝酸钾,故B需要;C、酒精灯,用于加热的仪器,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故C不需要;D、玻璃棒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故D需要。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物质鉴别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抽丝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物质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

CuO Ca(OH)2+CO2=CaCO3↓+H2O 置换反应 金属除锈 【解析】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B是盐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D是氢气,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所以A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A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操作

A

CaO

CaCO3

加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过滤

B

KCl

MnO2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O2

CO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2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  )

A. F2 B. SiH4 C. O2 D. SiF4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硅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依此为1,2,4,4,反应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4,2,所以X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氟原子。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___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 (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_____

2H2O22H2O+O2↑ 在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2O2Fe3O4 气态 如果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导致实验不成功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将水改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可以为铁的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 煤焦化制得煤焦油 D.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焦油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请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的性质的是(  )

A. 呈光亮的红色 B. 有特殊气味

C. 常温下是固体 D. 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物质

B 【解析】 金属铜在常温下是呈光亮的红色的固体,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物质,叫作铜绿,金属铜不具有特殊气味。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