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称量、量取、溶解、计算 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C.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钢铁是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材料。
(1)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 (填字母)。
A.耐腐蚀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导电性
(2)盛水的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易生锈,这是因为生锈的条件是铁制品同时与水和
接触。下列实验中的 (填序号)对比,能得出铁制品生锈与水有关的结论。
① ② ③
(3)足量的稀硫酸与10g含杂质2%的某种钢铁粉末完全发应(杂质不参与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炼钢厂废气中含SO2为0.32 g/L,SO2可以用混有CuO的CuSO4稀溶液吸收,得到CuSO4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 + 2SO2 + O2 == 2CuSO4。
(1)1000 L该厂废气中含有SO2的质量为 g。
(2)若该厂用足量CuO和足量的含CuSO4100 g的CuSO4稀溶液处理1000 L废气(假设SO2完全被吸收)。请计算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于是他们对这
瓶氨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则变质的原因是a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 ’
猜想二:完全变质;
猜想三: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产生了较多气泡,他认为这瓶固体中含
有b ,从而否定了猜想一。
(2)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滴入酚
酞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三正确。
(3)丙同学认为乙的结论不严密,于是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反思与交流】
(4)要除去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可用e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 ~1.5 B.胆汁7.1 ~7.3 C.血浆7.35~7.45 D.尿液4.7~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⑵在t2℃时,把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⑶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有晶析出,该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海带中的“砷”对人体有害,通常要浸泡24小时才能除去。根据右图提供的砷的有
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砷属于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3
C.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
D.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4.9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无色、无味气体,剧毒。比空气略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煤和水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有些现代技术,如炼铁,会产生副产品一氧化碳。它为中性气体。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工业上炼钢、炼焦、烧窑等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汽车排出尾气,都可逸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北方冬季用煤炉、火炕取暖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深昏迷。当发现或怀疑有人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
(2)为了预防煤气中毒,冬季用煤炉取暖的家庭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在煤炉或床头放一盆冷水 b.烟道连接处用胶条密封
(3)CO中毒的原理是 。
(4)工业用煤和水生产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CO用于工业炼铁,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