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大量浮渣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的袋装食品保鲜剂,它可以吸收氧气、水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双吸剂”失效了吗?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固体药品,观察颜色 | (1)_____________ | 固体中一定有Fe2O3 |
取少量固体药品,用磁铁吸引 | 部分固体被吸引 | 固体中一定有Fe |
取少量固体药品,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 | 固体部分溶解,放出热量 | (2)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 |
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 |
(3)取滤渣,加足量_________ |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上述实验结论有缺陷,应该是不一定有_____存在。
(拓展应用)取少量固体药品,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双吸剂”____________(填“失效”或“未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没有塞子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1)小明同学取了14.6g样品,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19.7g,求所取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求14.6g样品中所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
(3)小李同学也取14.6g样品,逐渐滴入7.3%的稀盐酸200g,观察到的现象为 ;若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Na2CO3+HCl= NaHCO3+ NaCl 第二步:NaHCO3+ HCl= NaCl+H2O+CO2↑下图横轴为稀盐酸的质量,纵轴为生成气体的质量,请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密闭容器中,乙醇充分燃烧,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23 | 0 | 48 | m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27 | 0 | 45 |
A.甲代表的是反应物乙醇 B.m=1
C.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乙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冶金记述,此乃现代湿法冶金术之先驱。从现代化学观点理解,“曾青”应赋予的最恰当涵义为
A.铜(单质) B.可溶性铜盐(溶液) C.氧化铜 D.不可溶性铜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请你分析并填空。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取一定量铜粉、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将滤渣洗净、烘干后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金属元素在产物中显+2价)。固体质量与各步实验的时间关系如图。
(1)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原粉状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多少克。
(3)求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