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 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C. 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 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3个氢分子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_____g;
(3)使用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6%,原因是_____;
(4)盐酸等许多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氯化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
(2)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
(3)要使氯化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的方法是 __________。
(4)t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B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煤气中毒,其原理是B与_____结合,使血液不再输送氧气。
(4)D在高温下煅烧,除得到C外,还可得到另一种物质,它俗称_____,该物质可用于生产自热盒饭,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一氧化碳 |
反应前质量 | 未知1 | 未知2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 | 0 | 0 | | | 待测 |
未知2和待测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锥形瓶内放着固体物质A,从长颈漏斗口加入液态物质B,试回答:
(1)若A是锌粒,B是稀盐酸,要确认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常先将气体燃烧转化为_____(填化学式)后,证明有氢元素存在。
(2)若A是鸡蛋壳,B是稀盐酸,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通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溶液。
(3)若A是鸡蛋壳和锌的混合物,B是浓盐酸,当锥形瓶内空气被排尽后,从m管导出的气态物质共有_____种,他们分别是_____,因此,为了在实验室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或氢气,_____(填“能”或“不能”)用浓盐酸来制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 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
C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 升高丙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钡、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若涉及到微溶物质按可溶处理)
(初步探究)
(1)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由此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同学们继续实验,如图所示: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做出合理猜想,白色固体可能是:
猜想一: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硝酸钡
猜想三:_____
(继续探究)
(3)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成分,取少量原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①_____,无明显实验现象,证明一定没有_____。最终确定白色体的成分是③_____(填化学式)。
(反思与收获)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的启示是:探究固体或溶质成分时主要是依据各物质_____的不同,设计实验,选取合适的药品,通过实验现象来加以判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