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 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 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B、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构成,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是一氧化碳和水,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六个氢原子,物质甲中碳、氢、氧...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当人体所需的元素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加以补充,如补钙、补锌的保键药剂或加碘食盐等。
(1)上面提到的补钙剂、补锌剂和加碘食盐中的钙、锌、碘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某补钙剂(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余成分不含钙元素)的每片剂中含钙0.4g,则每片剂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D 1g 【解析】(1)补钙剂、补锌剂和加碘食盐中的钙、锌、碘都是指元素,故选D; (2)含钙元素0.4g的碳酸钙的质量为0.4g÷=1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8届九年级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试管1和2得到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
(2)实验B中的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
(3)实验C中铁丝的被“红热”的目的是____。
(4)实验D 中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1 二氧化碳自下而上逐渐充满烧杯,使蜡烛隔绝了氧气 使铁丝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解析】(1)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实验A中试管1和2得到的气体体积比是2:1;(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实...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8届九年级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09•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镁条 C. 红磷 D. 铁丝
D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大量的热,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镁条在氧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 C、红磷在氧气剧烈燃烧,生成白烟,释放大量的热.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g。
(3)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
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D.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
t3 10 C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交点在t3℃,所以此时甲乙溶解度相等;(2)t4℃时,甲的溶解度为100g,设需水的质量为x,则,x=10g;(3) 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而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仍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汽油挥发 C. 蜡烛燃烧 D. 干冰升华
C 【解析】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D 【解析】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是H2SO4+Ba(OH)2=2H2O+BaSO4,稀硫酸显酸性,溶液的pH<7,向其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再变为碱性,所以图②正确;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当反应结束之后,溶液中只有水,水的导电性接近0,再加入氢氧化钡,离子浓度增加,导电性加强,所以图...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碳酸钠是碱 |
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 |
C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D | 向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钠溶于水之后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现现象,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错误;D、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12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2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__________克;
(2)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10 7.3% 【解析】 (1)固体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所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12g-2g=10g。(2)由图像看出,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100g,设100g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73 10g x =,解得x=7.3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