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根据目前的认识,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工业生产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1)图甲是不同的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示意图,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颗粒进行吞噬,这些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非特异性(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分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颗粒进行吞噬,这些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解答 解:(1)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颗粒进行吞噬,这些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非特异性;
(2)“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三亚市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已模糊,为探究该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小张同学先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此时可得出的结论是该溶液呈酸性.
(2)小王同学发现尽管试剂瓶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O4字样.于是,他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上述方案中,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方案甲、方案乙;
方案乙中,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排除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的干扰.
(3)同学们发现标签上还有20.0%的字样,老师告诉他们,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H2SO4Na2SO4MgSO4
溶解度/g与水任意比互溶19.039.0
根据上述信息,同学们分析后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Na2SO4溶液,原因是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是17%,不能配置出20%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王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时间进行探究,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实验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图2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放有生成物的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Ⅰ: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b:黑色固体是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CO2+Ca(OH)2=CaCO3↓+H2O
Ⅱ: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d:白烟的成分是氧化镁.
③为了回收Ⅱ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沉淀完全(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l-、Mg2+、Ba2+、CO32-、SO42-离子中的几种,现取200克溶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的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克,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一定含有Cl-
B.该溶液一定不含Ba2+,可能存在Mg2+
C.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SO42-,且每份溶液中CO32-的质量为3.94克
D.该溶液一定存在K+,且每份溶液中K+的质量不小于2.34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一定温度时间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合理膳食.小强的午餐菜谱中已有:米饭、红烧鲫鱼,白斩鸡.你认为他还需要搭配下列哪种菜肴比较合理(  )
A.红烧肉B.脆皮烤鸭C.回锅肉D.素炒西兰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如图关系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若A是金属,C是FeSO4,则A是Mg(选填“Fe”“Cu”或“Mg”),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Mg+FeSO4=MgSO4+Fe,该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图中物质B应该是B(填序号). A.Cu  B.O2   C.NaOH  D.Fe2O3
(2)若A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B是非金属氧化物,C是一种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则A是Ca(OH)2写出图中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2)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连接好装置.
【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氨气和水蒸气,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填名称).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鼓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7)若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