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混合气体由CO、CO2、H2、N2组成,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焦炭、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2 B. N2和CO2 C. N2 和H2O D. N2和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一轮复习化学专题练习:专题3 第1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 题型:简答题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一轮复习化学专题练习:空气和氧气 题型:综合题

(原创)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

若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选填下图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为O2的收集装置,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O2,应选用装置______(选填上图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一轮复习化学专题练习:空气和氧气 题型:单选题

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

(1)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Cl2 +________

(3)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1)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请分析灭火原理:__________。

(2)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玻璃 B. 钢铁 C. 木材 D. 陶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作发酵粉 B. 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 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 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