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仪器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 量筒 B. 蒸发皿 C. 试管 D. 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变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学习镁条与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的实验后,想研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是否也放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你和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实验。

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加入到锥形瓶内时,可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

甲同学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现象,从而得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是放出热量的。

乙同学不同意甲的结论,理由是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发现锥形瓶中的液体的量明显多于加入的稀盐酸,请用理化知识解释锥形瓶液体量增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146%的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后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

第一次

第二次

146%的稀盐酸的质量

m

m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

10g

20g

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100g

200g

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实验现象

只有气泡

只有白色沉淀

若第二次所加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滤液损失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第一次实验中加入碳酸钙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的比例式

实验中加入稀盐酸m的质量为

若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92%的浓盐酸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

将第二次反应后的溶液蒸发19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回答问题: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红磷燃烧时没有夹紧弹簧夹,在B中还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请用理化知识解释B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丁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 6; 1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64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小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滴加酸,观察到溶液 ,证明氢氧化钠与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试液代替无色酚酞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 (填“无色酚酞”或“石蕊试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小兰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表中x =

【反思评价】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不是所有的碱与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填一种碱)与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