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稀盐酸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向c点溶液中逐滴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

【答案】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点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CaCl2。若向c点溶液中逐滴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待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能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再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

B.守恒观

①燃烧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有些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外在现象

①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质量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粒子观

D.分类观

①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 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①冰水混合物和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②反应中没有涉及单质和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价态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请书写下列化学用语。

1)物质b的两个分子_____________

2)物质f的两个酸根离子__________

3)标出物质h(若为钠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0s,装置里没有发生反应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100s时,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已结束

D.反应过程中气压增大,仅因为有氢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具有Na2CO3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分解成Na2CO3H2O2

1)以下物质,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锰 B 稀硫酸 C 澄清石灰水 D 氯化钡溶液

2)测定某样品中过碳酸钠(aNa2CO3·bH2O2)的化学式,以及样品中过碳酸钠的纯度的实验步骤如下(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步骤1:称取样品0.7g于锥形瓶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8.000g,恰好完全反应。

步骤2:称取样品0.7g于锥形瓶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1g二氧化锰,反应后收集得到气体67.20mL(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①步骤1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mL(精确到0.1mL)(该条件下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配制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配制该稀硫酸应选择的量筒量程(水的密度为1g/mL)有_____(填字母)。

A 5mL B 20mL C 100mL D 200mL

②步骤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取气体的体积,则过碳酸钠化学式中ab的测定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通过计算,确定该过碳酸钠化学式为_____

④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纯度为_____。(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2CO 2NH3 2N 2H S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⑥

D.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B. Cu2+ 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D. 3CO2中的“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第一小组用下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图一丙中量筒最好选_________(选填:“50mL”“100mL”“150mL”)。

3)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_______mL.

5)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

(二)第二小组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

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连接在如图位置,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如图四。

1)实验步骤中第步的目的是_________

2)在第步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

3)在第步中最先推入三颈烧瓶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这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在第步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于图四中的哪一段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六安王陵发掘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中出土了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铁器、木器及丝织品等许多珍贵文物.

1)如图中出土文物的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

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里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酒糟味.小明从分子角度能闻到酒糟味,说明分子是在_____.为了检测这种液体是酒,他提出了下面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较科学(填序号)_____

A 喝一口品尝 B 用交警使用的酒精测试仪测试 C 将其点燃

3)请你为什么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_____

4)为防止木质文物因失水过快而引起变形,可用结晶的方法让明矾晶体填充在木纤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操作方法是:将木制文物浸入明矾的_____溶液中,待明矾溶液充分渗入后,取出冷却擦干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